自由時報 July 19 記者鄒景雯/專訪
針對「後ECFA時期」的台灣走向,前金管會主委、現任中研院研究員施俊吉警告,中國併購台灣企業,係採取三階段策略,當中國以主權基金和國營企業來台併購的那一天,也是台灣的經濟自主走到盡頭的那一刻。屆時,台灣即使能發展出領先各國的科技,名揚全球的品牌,最終也會被中國所併購。 ... 台灣的上游產業一旦被併購、外移,或被中國自製替代品所取代,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將會凋萎,屆時台灣的經濟前景絕不只是「堪慮」而已。
問:經建會最近表示要進一步鬆綁中資,中國併購台灣企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面向?
施:中國在併購台灣企業時,似乎是採取三階段之策略。第一個階段是利用台灣歡迎台商回台投資的心態,由台商直接併購具有關鍵影響力或具指標性的企業,例如某平面與電子媒體集團,以及某超高大樓之經營權等。這些台商的特色是,他們在中國的事業以內銷中國市場為主,不以外銷為業,所以賺得的是人民幣,而非美元,更無法以三角貿易方式,在台接單,然後將外銷所得之美元存放在中國境外,隨時支配。
因此,這些台商所累積的財富和資產,嚴重缺乏國際流動性,其所持有的人民幣若要結匯出境,絕對需要中國官方的特許。由此觀之,這些台商能從中國匯回鉅額資金,併購台灣的關鍵性企業,想必深受中國官方之信任,而且雙方默契理應十足才對。至於其所造成的後果,則是嚴重影響台灣的傳播與言論自由,為傾中代言。慶幸的是,上述類型之台商屈指可數。因此,能供中國官方使用的這類工具,都難以執行更具規模的併購行動。
所以,第二階段港資登場。作法就是透過香港的資本家以私募基金的手法,運用台灣本地銀行的融資與聯貸,併購台灣的保險業和金融機構,例如香港的博智集團併購南山人壽,以及香港資本家郭炎,打算入主某大金控公司等。港資的併購風潮,方興未艾,而我國法律缺乏有效的篩選和防制機制。
第三個階段,就是中國以主權基金和國營企業來台併購。此舉,目前似乎沒發生,但是當其實現的那一天,也是台灣的經濟自主走到盡頭的那一刻。屆時,台灣即使能發展出領先各國的科技,名揚全球的品牌,最終也會被中國所併購。今年六月時,媒體報導「宏碁」董事會決議發行五.五億美元的「海外無擔保轉換公司債」,而中國的「北大方正集團」參與認購機率最大。此事如果屬實,宏碁未來最大的法人股東將是中國的集團。一葉知秋,中國已經體會「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」的道理,而且,著手進行。
訪歐前與賴清德會面 蔡英文:結合相近力量 共同對應嚴峻國際政經挑戰
1 month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