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22, 2010

中國白領來台排擠就業機會

〔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/台北報導〕簽署ECFA後景氣會回春?台灣智庫昨質疑,未來將形成中國人員、貨物、資本進入台灣「新三通」局面,尤其馬政府現已放寬中國白領人士來台就業,又沒有配套措施,將嚴重排擠台灣人就業機會。

張烽益強調,以專業人士與從事商務活動等名義來台的中國人士,據統計,人數上由前年的七萬一千多人,在去年竄升至十五萬五千多人,等於呈現倍數成長,出現愈來愈多「假專業、假商務」卻「真工作」的中國白領勞工。

 台灣智庫昨舉行「解讀CEPA經驗與中國白領來台真相」記者會,發表有關中國人士來台,對台灣就業市場的影響評估報告;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指出,香港與北京簽CEPA後,更加速製造業空洞化,台灣勢必步入後塵。

王塗發也說,香港以服務業為重心,製造業比重低,製造業受影響釋出的就業人口,尚可被服務業吸收,但台灣工業三百八十三萬及農業五十四萬就業人口受衝擊,釋出上百萬失業人數,必定帶來嚴重問題。

馬政府聲稱不開放陸勞,「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」執行長張烽益則從中國白領人士來台就業為例說,隨著ECFA簽訂後,各種假借專業或商務人士的中國白領工作者,將更大舉來台,威脅台灣就業機會。

張烽益認為,馬政府公布新修正辦法,放寬中資企業負責人或董監事;中資企業經理人、主管或專業技術人員;與取得台灣不動產所有權者來台。甚至也可以「驗貨、售後服務或技術指導」來台,等於讓這些人可變相來台工作。

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及台北科技大學教授劉進興也提出建議說,為免中資企業來台多雇用中國人士,應規定每增聘一名中國經理人,必須增聘我勞工一定的比例人數,才能真正增進我就業機會。
 
台灣智庫主張,中國人士來台就業薪資水準,應比照外國人的就業服務標準,不得低於台幣四萬七千九百七十一元,薪資不能太低,避免「假白領之名,行雇用陸勞之實」,影響我國勞工的就業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