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ne 30, 2010

CEPA vs. ECFA

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jun/30/today-fo1.htm

記者 鄒景雯

六月二十九日,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重慶簽署了ECFA,七年前的同一天,中國與其香港特別行政區,在香港簽署了CEPA,也就是「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」。對於中國來說,在CEPA七週年,與國民黨在毛蔣雙十會談舊地,簽訂ECFA,就國共六十一年分隔台海兩岸的歷史恩怨著眼,這都是「了不起」的里程碑。...

看看一國兩制下的CEPA,「七年之癢」實不足形容。 ... 港貨出口到中國的總值也不斷擴大,確實如施顏祥所言,「有助打開中國市場」,但是香港的貧窮人口,卻由○三年的一一六萬上升到去年上半年的一二三萬,創下歷史新高。貧富差距的擴大,正是CEPA帶給港人的夢魘。

港府藉由CEPA一面倒地向中國要東西的心態,與今日的馬政府「相映成趣」,當初CEPA也假設,透過更緊密的安排,可以讓投資中國的資金回流香港,製造業也將因零關稅返港設廠,增加就業機會,但經過七年實證,結果剛好相反,企業與人才群往「內地」投資發展,香港非但未因CEPA增加就業機會,失業率也居高不下,同時因為「內地」與香港人員的自由流通,工資被拉低下跌,快餐店打工仔的時薪只有十元港幣。

此外,香港本身製造業與服務業因而空洞化,至於回流的資金轉向投資房市股市,更導致經濟泡沫化,這個圖像,...  我們看到的「前」ECFA效應,卻是失業率為四小龍之首,北台房市被炒成天價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