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ugust 29, 2011

一個關於愛的名字

一個關於愛的名字---賴亦恩

"朱淑娟/2011.8.26

《優質新聞調查報導媒合網站》希望能募集180萬元成立基金,重新建構台灣調查報導風氣,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先捐出10萬元,當募款並不順利時,數月前在一場媒體公民會議座談會,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林照真當場表示:「你捐10萬,那其他的170萬我捐了。」  對於林照真的提議,當場大家都覺得很意外,因為對一個大學老師來說,170萬不是小錢,會談結束後有人向前希望她再考慮一下,林照真只說:「你把帳號給我,我用這個名字滙款(賴亦恩)。」

賴亦恩是她的寶貝女兒,兩年前還是個即將升高二的女生,美麗人生才要開始,卻不幸遭遇車禍。今天當螢幕上出現無數個賴亦恩,台下一片靜默,胡元輝憶起兩年前那個夏天,電話那頭傳來林照真微弱的聲音:「我的女兒在加護病房...」。   林照真是國內知名傳播學者,長期關心台灣媒體環境發展,這170萬元原本是要給女兒的,如今一分一毫都化成了大愛....

胡元輝今天(26)宣布,《優質新聞調查報導媒合網站》預計11月中旬開站,以募款方式資助獨立媒體記者進行調查報導。這也是國內第一次試著鼓勵慈善家資助新聞媒體工作者,帶動台灣調查報導風氣。... 有的雖名為調查報導,但做的是「類扒糞」的調查,並非真正的調查報導。《優質新聞發展協會》四月成立,就是希望透過社會捐助,建構非營利媒體的可能,建構台灣調查報導的新聞傳統。胡元輝表示,慈善家資助媒體報導已是趨勢,因為「民主需要看門狗」。 


... 其中最特別的是山德勒夫婦創辦了《ProPublica》網站, ...   胡元輝認為,山德勒夫婦所做的,就是重新銓釋了慈善事業的意義。當商業媒體面臨裁員、減張、轉型、關門的危機,而為了求生存只好爭取最大族群觀眾,於是內容趨向淺薄化,為民主把關的媒體功能不斷消失。而慈善家的支持,讓非營利的優質媒體有延續的可能,這對於民主進步無疑是重要的。

由於今年11月網站才會上線,《優質新聞協會》理事長蘇正平表示,目前先以個案資助獨立媒體人,今天首先發出兩筆資助金給獨立媒體人陳香蘭(作品:《大學圈地運動》)、導演李惠仁(作品:《不能戳的秘密》)。李惠仁表示,他追蹤禽流感疫情長達六年完成《不能戳的秘密》,但完成後找不到電視台可以播出,有的回他:因為電視台跟農委會有合作關係。...  
李惠仁於是發文給行政院,結果行政院又把文轉給農委會處理,他說:「我上京告縣太爺,結果你叫縣太爺去處理一下,這太荒謬」。李惠仁說:「我會咬著他不放,我會繼續往前追。」 "